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本科教学 >> 教学团队 >> 正文

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教学团队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 [浏览次数]:


1.中心概况

    20世纪50年代初,长春工业大学(前身吉林工学院)开始组建电机系,下设电工电路教研室,主要负责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教学工作。80年代初又加入了单片机的课程教学,统一组织电工电子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工作,形成了教学团队雏形。

如今,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面向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3个电类本科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学校30个非电专业,承担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工作。中心下设“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控制系统”五个实验室和一个智能测控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承担“电路原理”、“电工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导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变频器原理及应用”等课程近70个实验项目和30个课程设计项目的教学工作和电子设计大赛等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硬件支持、技术服务和技能培训等工作。

2.师资队伍

     长春工业大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团队由13位理论教师和8位实验教师组成,是一支由老中青组成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队伍。


1 理论教师职称、学历结构表

职 称

学 历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博士

硕士

学士

 

5

8


7

4

2

 

38.5.4%

61.5%


53.8%

30.8%

15.4%

2 实验教师职称、学历结构表

职 称

学 位

高级

实验师

实验师

助理

实验师

博士

硕士

学士

4

4



7

1

50%

50%



87.5%

12.5%

3.主要教学成果

1)电工电子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年青教师。先后将“微机原理及应用”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建成为省级优秀课程。通过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学术造诣深厚和教学艺术精湛的教师队伍。在课程建设上,《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多媒体CAI课件获吉林省高校优秀CAI课件一等奖、校级优秀CAI课件一等奖,并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工科电工电子技术系列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多媒体CAI课件获省级优秀CAI课件三等奖,校优秀CAI课件二等奖并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  正式出版教材2部。

3)  发表教研论文十余篇。

4.主要科研成果

1)  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

2)  已获授权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3)  在正式刊物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论文15篇。

4)  承担科研项目共1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省级项目9项,横向课题3项,科研经费六十余万元。

  5.团队特色

1)教学与科研并举,具有一支师德高尚、学术造诣深厚和教学艺术精湛的教师队伍

 ◎建立了课程负责人制度,全面负责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科资源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服务。

 ◎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构建了电工电子系列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服务于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工程素质教育,服务于工科非电类专业人才的工程基础教育,服务于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学科基础和工程基础教育。根据课程体系,按专业需求实行模块化教学。

 ◎电气、电子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以高水平、有创新为目标。理工科电类专业学生的电工电子基本理论、基本实践技能、实践创新能力显著加强,在各种科技竞赛和创新活动中取得了一批显著性成果。

 ◎非电理工专业学生的培养以厚基础、强能力为目标。理工科非电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扩展,适应了国家工业化与信息化的需要,为培养理工科非电类专业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管类学生的培养以高素质为目标。拓宽了文经管类专业学生知识面,增强了广大学生的工程素养,体现了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和特色。

3)发扬我校“产、学、研”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了教学、研究型大学对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本科生融入大学创新体系,改变了过去只有研究生参加创新层面实践活动的模式。在大学三年级上期结合毕业设计选题,与教师高水平科研项目形成互选机制,让学生进入教师创新团队,把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真正落实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上,形成了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拟与国内一些企业联合,开辟人才培养新途径。加强本科学生定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形成企业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学生明白知识应用领域和技术走向,其主动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意识大为增强。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自动化教学团队